世间所有的相遇,都是久别之后的重逢。时隔半年多,同学们终于要回到学校的怀抱啦!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指南,按要求行动。
学生开学返校时间
按照分期、分批、错时、错峰返校的工作要求,返校时间如下:
第一批:9月1日至2日,2019级学生(不含体育学院、美术学院)返校;
第二批:9月3日至4日,2018级和2020级专接本学生返校;
第三批:9月5日至6日,2017级和2019级专接本学生以及体育学院、美术学院的2019级学生返校。
2020级普高新生开学时间
第一批:9月19日;数学与统计学院、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、化学与化工学院、生命科学学院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、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、经济管理学院、商学院、齐越传媒学院2020级新生开学报到。
第二批:9月20日;文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政史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教育学院、美术学院、体育学院、音乐学院2020级新生开学报到。
返校前注意事项
(1)准备返校必备物品。携带好足量口罩、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、学生证、身份证、《个人14天健康登记表》以及《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》,新生需另准备准考证和录取通知书。
(2)做好自身健康监测。目前有发热、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泻、结膜充血等症状的学生,暂缓返校,须到当地医院就诊,并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,待疾病痊愈后报学校审批,经批准后方可返校。
(3)减少不必要的外出。假期尽量居家不外出,减少走亲访友、聚会聚餐等活动。目前仍驻留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,继续留在原地,暂缓返校,具体返校安排视当地政府的疫情公告和防控指引再定。
(4)坚持“不经批准不得返校”的原则,一是低风险地区学生可按时返校报到;二是中高风险地区学生,暂不返校报到;三是本人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现为确诊病例、核酸检测阳性者、疑似病例、密切接触者的,暂不返校报到;四是有发热、咳嗽、腹泻等症状的学生,暂不返校,待治疗无症状并报经学校批准后,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报到;五是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通知一律不返校,返校时按照有关要求向学校出示核酸检测证明材料;六是对没有返校的学生,各学院要掌握其健康状况和出行轨迹,建立台账并加强教育指导。
返校途中注意事项
(1)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建议有条件的学生,乘坐私家车来校报到,如乘坐私家车,建议错峰返校,并提前10分钟对车进行通风(报到时请配合学校工作,外来车辆、学生家长及随行人员严禁进入校园)。
(2)如果必须乘坐火车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,尽可能隔位、分散就坐;如乘坐长途汽车,有条件时应开窗通风。
(3)如返校途中身体出现发热、干咳、鼻塞、流涕、咽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近就医,如在飞机、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,应当主动配合乘务等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、防疫管理等措施,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,并视病情就地隔离或及时就医,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。
(4)随时保持手部卫生,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;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,避免聚集,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。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、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,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等擦拭清洁处理。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,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;打喷嚏或咳嗽时,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。
(5)旅途中应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,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。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,及时报告乘务人员。旅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,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,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,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。
(6)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,途中如需去医疗机构就诊时,应主动告知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居住史,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。
入校流程及相关要求
(1)务必根据学校规定的时间入校,不得提前和错后,送学车辆及陪同人员不进校;入校时佩戴好口罩,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有序排队入校;提前拿出学生证、身份证、《个人14天健康登记表》和《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》,避免在校门口出现人多拥堵的情况。校门口实施“一测二扫三查四通过”,到达校门后,测量体温;扫码核验“河北健康码”绿码;查验学生学生证、身份证、《个人14天健康登记表》和《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》,新生需另准备好准考证、录取通知书。
(2) 所有人员(分五类:教职员工、学生、长期务工人员、临时务工人员、外来公事人员)须凭身份证和工作证、临时出入证、学生证等证件出入校园,入校时进行查验证件、测量体温、做好登记等程序;严禁无证外来人员擅自进入校园。走读的同学,需办理走读证;实习的同学,需办理实习学生出入证,凭借证件方可出入校门。
(3)严格请销假制度学生未经请假,不得擅自离校,有特殊情况需外出者,须履行外出审批程序,报学校防控办备案后方可执行。
学生活动要注意
(1)主动积极参加线上思政教育和感恩教育,自觉树立大局意识,强化对“四个意识”、“两个维护”的认识和理解,学会心存感恩、心存敬畏、珍惜美好,热爱祖国。
(2)可参加学校有关防疫的志愿活动,为学校防疫工作做出贡献。参加室内集体活动或开会时要全程佩戴口罩,提前进行场地或室内消毒。尽量减少集体活动或会议,一旦组织,控制时间,不宜过长。结束后场地或室内再进行消毒。不外出、不聚餐、不聚集,参加线上线下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。
(3)加强体育运动,每天保持适量运动,增强身体素质。做到疫情防控和运动健身两不误。学生在室外运动时,应选择人员较为稀疏的空旷开放空间,如体育场等。做好健康监测和信息汇报,每天将自己身体情况,报给辅导员并做好记录保存。不要歧视和欺负生病的人,不要排斥外地人。特殊时期,我们要相互关心和支持。
在教学场所要注意
(1)各班学生对各自教室以及卫生区等地方,进行通风换气、按时消毒处理,严格按规定处理垃圾。
(2)离开实验室时,须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打扫,进行消毒处理,保持实验室环境。
(3)使用过的实验物品、手套、纸巾、口罩以及其他废物按规定分类放置在专用垃圾袋进行处理。
(4)保持教室清洁,每日通风三次,每次20-30分钟,通风时注意保暖。保持勤洗手、多喝水。传递纸质资料前后均需洗手并佩戴口罩,在卫生间配备一定数量的洗手液。
出入图书馆要注意
(1)尽量减少进入图书馆次数,多阅览电子版书籍。如进入图书馆,须做好登记,戴好口罩。
(2)尽量单独就座,增加座位间距。
日常个人防护要注意
(1)坚持学生体温监测制度。学生晨午检统计工作以学院为单位进行,采用宿舍—班级—年级辅导员—指定负责人—党总支书记报告体系。具体为:每天早晨7:00、中午13: 00学生本人对自己进行体温测量,各宿舍长负责登记体温检测结果,结合观察和询问等方式,了解学生精神状态、健康情况,重点检查学生有无发热、咳嗽、咽痛等症状,将结果报班长,班长将本班情况汇总报辅导员,辅导员汇总情况后报学院党总支书记,党总支书记对检查数据进行核实并在表格上签字确认,汇同电子版于当日下午3点前报学生处。学生上课前,由班长对全班同学进教室体温检测。
(2)不乱摸学校公共设施、设备,勤洗手,接触公共物品、咳嗽手捂之后、饭前便后,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,采用“七步洗手法”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擦拭消毒。
(3)避免用手接触口、鼻、眼,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。避免在人员密集、通风不良的场所逗留,若在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。
(4)生活规律。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生活有规律,适当锻炼,注意休息。学生讲究个人卫生,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、定期洗涤。配合学校做好健康监测,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,若出现可疑症状,尽量避免接触他人,视病情及时就医。
(5)不接触校园内外遇到的动物。对于使用过的手套、纸巾、口罩以及其他废物按规定分类放置在专用垃圾袋。生活区域和学习区域需要做到勤消毒、勤通风。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。
(6)开水房、浴室服务开学后,开水房、浴室将全部开放。浴室开放时间:10:00-21:00,按分批、错时、错峰原则,限制每批次人数。开水供应时间:12:00-21:00;茶炉房打水,实行单向流动,防止人流交叉。以上地点每天进行两次消毒,请同学们放心使用。其他服务学校校园购物、文印、邮寄等服务,开学后正常营业。
(7)防疫期间,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,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,每天两次使用75%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。
(8)合理规划返校生活,积极适应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生活和社交方式,接纳自身的情绪反应,学习调节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和技巧,通过沟通、倾诉、音乐运动等方式舒缓情绪,保持良好心态。学习心理健康知识,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线上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。学校心理健康咨询热线:0317-5667856,5667853。
特别注意!
(1)一旦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时要告知辅导员,并及时就诊,途中避免接触人群,并主动告知近期活动史以及接触人员,积极配合各项检查。
(2)若同伴有发热、咳嗽等症状时,及时反馈于辅导员处,在学院的帮助下安排该同学前往学校指定地点观察就诊。
(3)对共同生活、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,如出现发热、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泻、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。
(4)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,掌握其健康状况。
(5)就医须知:学生到校医院就医时,在预检分诊处测量体温、记录患病表现等信息,体温<37.3°C时到所属科室正常就诊,如体温≥37.3°C时,启动应急预案程序,转诊校外医院。学生如宿舍内体温≥37.3°C时,拨打校医院电话15333373087及辅导员电话,启动应急预案程序,发热学生转诊校外医院,同舍同学转至校医院暂时隔离。校医院就诊时间:上午8:00-11:30,下午14:00-17:30,就诊地点为各科室;晚上18:00-20:00,就诊地点为急诊室;晚上20:00—次日8:00就诊时,请拨打15333373087就诊。
此校园开学指南,作为开学期间学生活动的多场合疫情防控指南,致力于全方位落实落细疫情防控,为学生开学返校以及校园学习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