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植树节的由来
植树节并非中国独有,最早的现代植树节可追溯至19世纪的美国 1872年,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因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,农学家斯特林·莫顿倡议设立“植树日”(Arbor Day),鼓励全民植树 该活动迅速推广至全美,成为全球首个官方植树节。
中国植树节的设立与孙中山先生密切相关经历了多次调整:1915年民国政府采纳孙中山提议,将清明节定为“植树节”,倡导通过植树纪念先人并改善环境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(3月12日),国民政府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,并举办植树仪式。1979年新中国成立后,为应对生态恶化(如北方沙尘暴),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将3月12日定为全国植树节,并启动“全民义务植树运动”。法律依据1981年通过的《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》规定,适龄公民每年需义务植树3-5棵(或参与环保劳动)。
那么我们该如何参与植树节呢?
亲手种树:参与社区、学校或公益组织的植树活动。
环保行动:节约用纸、减少一次性用品、垃圾分类。
云端植树:通过“蚂蚁森林”等线上平台积累绿色能量,助力荒漠化治理。
科普宣传:向身边人普及环保知识,倡导绿色生活。
植树节的意义不仅是“种一棵树”,
更是唤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责任感。
保护森林、修复生态,
是一场需要代代传承的“马拉松”。
行动起来吧!
即使无法亲手种树,
低碳生活也能为地球添一份绿意~

植树节将至,
愿师院学子在这里,
能够播种希望,
静待美好初淀!